提升InGaN基红光Micro LED效率,法国这一团队有新进
发表时间:2021-10-22 13:50
随着Micro LED逐步走近大众视野,跨越瓶颈问题显得愈加迫切,其中就包括红光Micro LED的生产和效率问题。
InGaN材料潜力大,但效率提升仍受限
多项研究表明,基于磷化物结构的红光LED,外量子效率等性能会随着芯片尺寸缩小而降低,尤其是当尺寸微缩至10μm以下时,因长载流子扩散长度及侧壁高密度表面缺陷,性能损失会更为严重。不过,这一难题在近年来接连取得重要突破。
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(UCSB)、阿卜杜拉国王科学技术大学(KAUST)、GaN Micro LED材料开发商Porotech、半导体材料商Soitec、首尔伟傲世、晶能光电等不少全球学者、研究者和技术开发商的研发成果均表明,基于InGaN材料制造的红光Micro LED拥有更好的性能,在助力实现Micro LED全彩化方面前景可期。
但需要注意的是,现阶段红光Micro LED的效率仍受限,特别是尺寸小于10μm以下的芯片效率还远远达不到AR/VR、智能眼镜、抬头显示器等Micro LED终端显示设备的要求。上述提及的UCSB、KAUST、晶能光电等当下也在积极通过优化生产步骤、提升材料质量等不同方式来提升外量子效率。
法国团队开发新型结构,有助于提升红光芯片效率
最近,由Soitec与格勒诺布尔-阿尔卑斯大学(Université Grenoble Alpes,UGA)组成的研究团队在基于隐埋氧化物的InGaN层上采用外延层沉积技术开发InGaN基红光LED,相比在传统衬底生长的红光LED,产生的应力更少。换句话说,通过减少InGaN层的应力,可以提升InGaN基红光Micro LED的效率。
据介绍,这个结构是通过Soitec专有的Smart Cut工艺构成,由于面内晶格参数增高,铟合并能力增强,InGaN量子阱能够跨越整个可见光光谱范围。与此同时,InGaN结构还能够降低器件活动区的内部电场,有利于实现更高的效率。
去年,该法国研究团队公布了基于InGaN Smart Cut衬底的红光Micro LED的研究成果,彼时研发的芯片尺寸范围为300μm×300μm到50μm×50μm。而最新的研究成果获得了突破,芯片尺寸缩小至10μm。
在最新研究中,研究者团队采用两个变量。一个是铟含量为8%的InGaN种子层,厚度为120nm;另一个是铟含量为11%的InGaN种子层,厚度同样是120nm。两种都具有曲面台阶衬底形状及V形缺陷,缺陷密度及尺寸会随着铟含量的增加而提高。例如,铟含量增加使得V形凹面的尺寸从3×107cm-2及100nm扩大至2×108cm-2及130nm。
在芯片生产过程中,首先是将衬底装载在MOCVD反应腔中,再沉积一个包括15周期超晶格的外延堆叠层、一个多量子阱活动区及一个电子阻挡层。
相关资讯18769000317
- 韩媒:苹果iPad Pro的OLED DDI供应链新增一家企业
- 夏普推出A2尺寸ePoster彩色电子纸显示屏
- 166.72亿元,艾比森再度上榜“中国500最具价值品
- 室内外全彩LED显示屏封装灯珠巨头东山精密完成
- 利亚德·虚拟动点X福田实验室丨高精度数据采集
Copyright © 2020 山东邻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- 地址:山东济南历城区
- 企业QQ:3097574741
- 备案号:济南LED显示屏